×

Loading...
Ad by
Ad by

杨嘟嘟! 嘟嘟是叔叔的娇称,读了艾迪坦桑尼亚游,跳出这么一个亲切的形象。

杨嘟嘟是50年代初,上医毕业的外科医生。出身不好,于是跟我父母他们一样,为赎罪去了山的那一面的老区,为组建当地县医院并为县城医院培训当地的医生。

他妻子拒绝离开上海 。因此 ,他成了单身汉,是我们家的常客。我父母的好朋友。

他是典型的那种小上海,生性谨慎,非常友善,尤其是对孩子们。

我最期盼他的到来。因为,他常回去探亲。 因此,兜里有巧克力。每次,见到孩子们,或来我家找我父母,我都有斩获。特别希望他来,一段时间不见他,没了给塞巧克力的嘟嘟。

就会问我母亲,他人去哪里了? 又回家探亲了?期盼。。

根据我母亲曾经对他的描述,他高度近视,那个年代,农村设备很差,做手术时没有无影灯光,他要趴过去,才能看得到,仔细认真。那线口缝得非常仔细。那个时候,外科医生都是全科,妇女难产生孩子,都得上。

我偷听他们的对话,大家克服的问题之一就是。那个时代,那种山区里的病患,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洗一次澡。高度近视为了看得清楚,趴在病患身上做手术。这种精神是泣鬼神的。

有部电影,描写一个妇女难产,到了县医院,结果大夫被红卫兵带走了。幸亏,难产妇女的丈夫是工人阶级,带人把医生抢回来,做手术。看到这个段子,就想起我儿时住在县医院后院,我父母把我锁在家里,每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有时候,妈宝男半夜醒来,拉开窗户,对着医院大喊大叫,希望我母亲能听到。

跟电影里描写得不一样的是,那种小地方,哪里有什么红卫兵。环境及其恶劣,但作为支援地方的教职工的家属,当地人对他们呵护的很好。我是一点罪都没受过。每天早上有羊奶喝,有煎荷包蛋。中午有炖肉吃,我连肥肉都不吃。把瘦的咬下来,自己吃,肥的就喂了动物。历来都是大米白面,连窝头都没吃过!

后来回到省城,因为在新学校里被欺凌,连续不停的战斗后,我把人家打伤了。呆不下去了。

我母亲把我送到我们省最牛逼的一个高考状元中学。县医院院长,亲自在车站接上,吉普车送到学校,跟校长交待再三。 那个时候小,不知道人情事故,工作后才知道,县医院的院长,在当地是非常有面的人物。

旧时代的外科医生,锻炼手指的灵巧性的办法之一,就是织毛衣。因此,见个大男人,手里在玩线团和针,不是二椅子,而是在提高职业技能。

杨嘟嘟的妻子不肯离开上海,和两个闺女都在上海。因此,回上海是他最大的愿望何努力目标。

70年代初,机会来了。中国要组织医疗队,援助坦桑尼亚,喀麦隆。卫生部向各地卫生厅要人。

如果你肯去,工作关系就会离开这个省到了卫生部。三年结束后,就有可能再分配一次,这个时候就有机会,再分配。再分配就有机会逃离山的那一面,回上海。比调动要走的手续,简单。

这样他就代表祖国人民,以及中国最高的医疗水平,奔赴非洲!

我再次见到杨嘟嘟的时候,已经恢复高考,我是大一的学生,他是南京铁道学院的教授。

我去上海,在南京下火车去看他。他带我去新街口吃板鸭。然后,把我安排在铁道医学院的招待所住了两天。南京的冬天真难过,晚上钻被窝儿,跟受刑一样。

招待所比他家舒服多了。

最终还是没有回上海,但只有5个小时(绿车皮)的车程。坚持到胜利,人家的娃考大学也是按上海考生待遇,我们山的那面,中专的成绩,就能上大学。这就是大家追求的地区差。

在虚拟世里,胡码几个字,希望杨嘟嘟在天堂里能读到,人的一生就是在画画,有只农民还记得你。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金秋年华 / 杨嘟嘟! 嘟嘟是叔叔的娇称,读了艾迪坦桑尼亚游,跳出这么一个亲切的形象。 +2

    杨嘟嘟是50年代初,上医毕业的外科医生。出身不好,于是跟我父母他们一样,为赎罪去了山的那一面的老区,为组建当地县医院并为县城医院培训当地的医生。

    他妻子拒绝离开上海 。因此 ,他成了单身汉,是我们家的常客。我父母的好朋友。

    他是典型的那种小上海,生性谨慎,非常友善,尤其是对孩子们。

    我最期盼他的到来。因为,他常回去探亲。 因此,兜里有巧克力。每次,见到孩子们,或来我家找我父母,我都有斩获。特别希望他来,一段时间不见他,没了给塞巧克力的嘟嘟。

    就会问我母亲,他人去哪里了? 又回家探亲了?期盼。。

    根据我母亲曾经对他的描述,他高度近视,那个年代,农村设备很差,做手术时没有无影灯光,他要趴过去,才能看得到,仔细认真。那线口缝得非常仔细。那个时候,外科医生都是全科,妇女难产生孩子,都得上。

    我偷听他们的对话,大家克服的问题之一就是。那个时代,那种山区里的病患,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洗一次澡。高度近视为了看得清楚,趴在病患身上做手术。这种精神是泣鬼神的。

    有部电影,描写一个妇女难产,到了县医院,结果大夫被红卫兵带走了。幸亏,难产妇女的丈夫是工人阶级,带人把医生抢回来,做手术。看到这个段子,就想起我儿时住在县医院后院,我父母把我锁在家里,每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有时候,妈宝男半夜醒来,拉开窗户,对着医院大喊大叫,希望我母亲能听到。

    跟电影里描写得不一样的是,那种小地方,哪里有什么红卫兵。环境及其恶劣,但作为支援地方的教职工的家属,当地人对他们呵护的很好。我是一点罪都没受过。每天早上有羊奶喝,有煎荷包蛋。中午有炖肉吃,我连肥肉都不吃。把瘦的咬下来,自己吃,肥的就喂了动物。历来都是大米白面,连窝头都没吃过!

    后来回到省城,因为在新学校里被欺凌,连续不停的战斗后,我把人家打伤了。呆不下去了。

    我母亲把我送到我们省最牛逼的一个高考状元中学。县医院院长,亲自在车站接上,吉普车送到学校,跟校长交待再三。 那个时候小,不知道人情事故,工作后才知道,县医院的院长,在当地是非常有面的人物。

    旧时代的外科医生,锻炼手指的灵巧性的办法之一,就是织毛衣。因此,见个大男人,手里在玩线团和针,不是二椅子,而是在提高职业技能。

    杨嘟嘟的妻子不肯离开上海,和两个闺女都在上海。因此,回上海是他最大的愿望何努力目标。

    70年代初,机会来了。中国要组织医疗队,援助坦桑尼亚,喀麦隆。卫生部向各地卫生厅要人。

    如果你肯去,工作关系就会离开这个省到了卫生部。三年结束后,就有可能再分配一次,这个时候就有机会,再分配。再分配就有机会逃离山的那一面,回上海。比调动要走的手续,简单。

    这样他就代表祖国人民,以及中国最高的医疗水平,奔赴非洲!

    我再次见到杨嘟嘟的时候,已经恢复高考,我是大一的学生,他是南京铁道学院的教授。

    我去上海,在南京下火车去看他。他带我去新街口吃板鸭。然后,把我安排在铁道医学院的招待所住了两天。南京的冬天真难过,晚上钻被窝儿,跟受刑一样。

    招待所比他家舒服多了。

    最终还是没有回上海,但只有5个小时(绿车皮)的车程。坚持到胜利,人家的娃考大学也是按上海考生待遇,我们山的那面,中专的成绩,就能上大学。这就是大家追求的地区差。

    在虚拟世里,胡码几个字,希望杨嘟嘟在天堂里能读到,人的一生就是在画画,有只农民还记得你。

    • 老农长篇忆旧啊,小的时候也曾在母亲工作的医院大院里住过,有的回忆是相近/类似的…母亲也曾下乡支农、夜里去市内小医务所巡医...当年虽穷,但医院不计报酬的救死扶伤精神没得说!院里放映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纪录片还有红雨、春苗、无影灯下颂银针、枯木逢春…
      • 喝了几杯,再看到那么个远在天边的地名,有感而发。记忆似乎是在昨日,现实生活中,一代人已经没了。上一代人的积累的福分,回馈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感恩时代,感恩主吧。这种经历,再也不会碰到喽。
        • 这篇写的真好。即便到了我们这一代,还有下一代,还是深深感恩

          后勤队员中有的就是和我们的娃一个年龄,半个地球,不同的命运。

          和你玩埃及差不多玩法,不会自己溜达到大街上,所以还是挺安全的。费用摊到四个人头上,每人的费用也就还好了。而且,把自己hard-earned money 用在勤恳耐劳的人们身上,很值。

          • 那个连艾滋病都不知道的年代,被蚊子叮一口,就莫名其妙了。嘿嘿。一个为国际主义,一个可怜兮兮地想回程。各地政府卫生厅,都是抽调的最好的,愿意奉献和交换的一代知识分子。

            我在游谈读了许多艾迪无知的发言。

            去非洲这些地方,比现代化穆斯林的埃及难很多。费用也贵多了。

        • 有去教堂奉献做礼拜么?净揩主的油了。
    • 上海本地人,怎么回不去上海?可能在上海的医院不好找工作吧?没有工作单位接收,回上海就比较难了吧?
      • 那时候只能是调动,哪来的找工作。
        • 除非空降,异地调动,有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大陆的档案制,跟井田制一样,把劳动者牢牢地绑住
    • 👍 生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