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上海白领呈现六大社会特征 作者:严峻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海的白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职业阶层,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社会特征。究竟如何来看待这个阶层?上海白领又具有什么新特征?

特征一、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及高质量。目前,白领职业阶层的主体是25到40岁之间的人群,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定型于改革开放以后。对这些白领来说,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同等重要。白领喜欢多样化的生活形式,不断地寻找新的时尚,通过自己的服饰、住房等来表明自身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一家网站的调查显示:星巴克、真锅、圆缘园已经成为上海白领人士商务洽谈和闲余时交往的最佳去处。

特征二、职业的高流动性。由于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白领阶层相对于其他的社会阶层来讲,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切为自身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一项调查表明,在一些高流动性的行业当中,如IT、广告、咨询业等,年轻白领跳槽的比例超过20%。今年3月,中智上海公司对5000多名在外企工作的雇员进行调查统计,这些雇员在2003年度中都有过离职经历,调查结果发现:个人主动提出辞职的比例高达67%,而被公司辞退和合同自然终止的分别只占12%和11%。

特征三、强烈的务实主义精神。对于白领阶层而言,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获得更多的利益机会。比之国内其它地区,上海的白领会更多关心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例如汇率或者是股市的波动。因为这些变化直接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这种务实主义的价值取向,贯穿着白领职业阶层的生活态度。在上海的白领中,投资房产,进行外汇、国债、基金交易的大有人在。而近两年大量涌现的财经类媒体则满足了白领人士的需要。

特征四、关注个人职业发展。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的白领在选择职业时,职业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其次才是薪水和福利。白领求职首先关注的是能否发挥自己的个人特长和能力,是否有利于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上海出现了一批职业咨询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白领人士对于职业发展服务的需求问题。

特征五、普遍具有紧张感和焦虑感。这是白领阶层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白领的职业领域里,大多数岗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今天的高薪职位,明天可能因为一项新的人事变动,或者行业的变化而变得一文不值。《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上架后,在上海的白领中间迅速传阅,不少大公司雇员几乎人手一册。一些白领人士开始向心理顾问寻求帮助,以缓解竞争压力。

特征六、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点是上海白领阶层的一个新的特征。在对物质利益不断追求的同时,一部分白领心中充满了对社会责任感的追求。据一家国际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介绍,其志愿者多为上海各大公司的经理和专业人士,这些白领以志愿者的身份,通过演讲、介绍等多种方式帮助在校学生。

自F1大赛组委会公开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以来,共有近万名上海青年报名。报名者95%以上是26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外企白领。前不久,浦东新区又率先推出“白领地铁志愿者”。一位志愿者的话代表了广大白领人士的想法:“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上海全面迈向现代化[转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海全面迈向现代化

    日期:2004-06-28
    徜徉在上海的街头,时刻能感觉到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激荡。这个曾经有着光荣历史和“东方巴黎”美誉的国际大都会,在全面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呈现出更加斑斓的色彩。

    小小大大的上海

    人说大上海,其实并不大:6340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有全国总面积的0.06%。尽管到2003年末,上海的户籍人口达到了1341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不过1%。然而,地方虽小,今天的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却越来越重:

    每天,经过上海港运往全国各地或发往世界各国的标准集装箱达到3.1万标箱;每天,从世界各地踏上上海这块热土的境外人士约万人。去年一年间仅境外旅游者就达到272万人,旅游直接创汇达23.8亿美元;每天,由上海转让到外地的技术交易合同有56份之多,今年第一季度的成交金额突破11亿元;上海已经和中西部的11个省区市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投资超过380亿元;每天,上海海关征税入库额超过4.3亿元,通过上海海关发出的商品几乎覆盖了全国各地;今年一季度平均每天有价值10万美元的香港免税商品从这里入关进入内地……

    66年前,因在1平方公里的外滩地区耸立着113幢金融大楼,上海被誉为“远东华尔街”。今天,上海作为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已创下了多个“第一”: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这里发行,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这里开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这里落成,人民币汇率在这里生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在这里交易,铜、橡胶等商品的期货价格在这里左右国际定价……今日的上海,不仅吸引了60多家外资银行前来“淘金”,而且已经建立了证券、货币、外汇、期货、黄金、钻石等国家级要素市场,其巨大的影响力早已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上海的经济在变大,上海人的生活空间也在变大。亭子间、小阁楼,这些多年以来几乎是描绘“小上海人”生活的专有词汇,如今已悄然退去。历史上,上海人居室之逼仄,人们从《72家房客》等经典作品中早已领略。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还有30多万户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方米,其中的3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竟不足2.5平方米,已经小得难以容身。身居“螺蛳壳”,怎么指望上海人的眼光放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累计建成了2.34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相当于现有上海住房总面积的76.5%。至2003年末,在全市居住房屋中,新公房、公寓、花园住宅、新式里弄所占比重达到93.6%,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2.3%,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8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7.2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房屋居住面积更是达59平方米。宽敞的居室,优雅的环境,使这座城市的市民近一个世纪来“为居而忧”的烦恼成为历史,他们的心境豁然开朗。

    上海人是谁?

    曾经以开口“阿拉”为荣的老上海人,如今越来越搞不清楚这样一个平常的概念:上海人是谁?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台湾商界的成功人士,在台经商时互相只是仰慕对方大名,却从未谋过面;但他们谁也没有料想,平生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在上海的古北新区。原来,他俩已双双移居上海,成了不会说上海话的“新上海人”。截至2003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711万人,也就是说,外来常住人口已经相当于上海户籍人口的近28%。而有关部门的分析认为,如果加上外籍人士,目前在上海市区的外来常住人口已接近30%,其中台商的数量就不下于20万人。

    台湾某商业周刊曾搞过一个“年度风云产品”的评选,十位评选人竟然“英雄所见略同”,把“去上海”选为最热门的“商品”。同样,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士把上海当作了首选地。开明的上海市政府抓住了这个机会。至2003年末,在上海发展创业的境内外人才中,已有2.78万人获得上海市居住证。在获得上海市居住证的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8.7%,硕士、博士以上学历占9.8%。在浦东张江“药谷”,35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了450多家高科技企业,几乎每天都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产品问世。

    从杭州调任上海某银行工作的杨先生说:过去来上海,街头巷尾到处是“阿拉”声,令外地人“异乡”之感油然而生;而现在,标准的普通话和纯正的英语随处可闻,“阿拉”声反而听不大到了。无怪乎有的专家呼吁在学校设立上海话课程,以保护这一乡土文化。

    其实,上海历史上就是一座移民城市。考古发现,上海早在4000年前就有移民,他们由河南东部迁徙而来,并留有大量历史遗存。也就是说,如果要追根溯源,上海人最早的祖先是河南人。而后来的绝大多数上海人,均是上海开埠后,从江苏、浙江等地移民过去的,而开埠之初的人口不过10万。由此也可以看到,上海人的平等与包容是有历史渊源的。只是到了计划经济年代,由于人口流动的停滞,上海人的封闭性越来越明显,外人不敢恭维的上海人的特征也越来越浓了。

    一位曾在上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说:上海人应该是能够闯荡世界的人,上海人要变成世界人、中华人,但新上海人又是全国人。今天,随着现代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上海的人口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汇集海内外华人精英的一代“新上海人”正在诞生。他们胸襟开阔,目光敏锐,富有创造力,在上海滩如鱼得水。

    每当夜晚,如果到衡山路或新天地走走,你甚至会怀疑自己到了巴黎、东京。《福布斯》驻上海的一位高级职员这样评价上海:上海正像一座“商业发电厂”。遍地商机的上海再次吸引着敢于冒险的外国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纷至沓来。尽管可能听不懂上海方言,也不太了解多少沪上风情,但他们明白一点:这里是实现梦想的家园。

    (新华社上海6月27日电)作者:慎海雄 来源:新华社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走近上海“粉领”生活
    • 上海终于又成了冒险家的乐园。:P
    • 上海白领呈现六大社会特征 作者:严峻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海的白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职业阶层,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社会特征。究竟如何来看待这个阶层?上海白领又具有什么新特征?

      特征一、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及高质量。目前,白领职业阶层的主体是25到40岁之间的人群,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定型于改革开放以后。对这些白领来说,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同等重要。白领喜欢多样化的生活形式,不断地寻找新的时尚,通过自己的服饰、住房等来表明自身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一家网站的调查显示:星巴克、真锅、圆缘园已经成为上海白领人士商务洽谈和闲余时交往的最佳去处。

      特征二、职业的高流动性。由于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白领阶层相对于其他的社会阶层来讲,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切为自身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一项调查表明,在一些高流动性的行业当中,如IT、广告、咨询业等,年轻白领跳槽的比例超过20%。今年3月,中智上海公司对5000多名在外企工作的雇员进行调查统计,这些雇员在2003年度中都有过离职经历,调查结果发现:个人主动提出辞职的比例高达67%,而被公司辞退和合同自然终止的分别只占12%和11%。

      特征三、强烈的务实主义精神。对于白领阶层而言,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获得更多的利益机会。比之国内其它地区,上海的白领会更多关心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例如汇率或者是股市的波动。因为这些变化直接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这种务实主义的价值取向,贯穿着白领职业阶层的生活态度。在上海的白领中,投资房产,进行外汇、国债、基金交易的大有人在。而近两年大量涌现的财经类媒体则满足了白领人士的需要。

      特征四、关注个人职业发展。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的白领在选择职业时,职业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其次才是薪水和福利。白领求职首先关注的是能否发挥自己的个人特长和能力,是否有利于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上海出现了一批职业咨询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白领人士对于职业发展服务的需求问题。

      特征五、普遍具有紧张感和焦虑感。这是白领阶层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白领的职业领域里,大多数岗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今天的高薪职位,明天可能因为一项新的人事变动,或者行业的变化而变得一文不值。《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上架后,在上海的白领中间迅速传阅,不少大公司雇员几乎人手一册。一些白领人士开始向心理顾问寻求帮助,以缓解竞争压力。

      特征六、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点是上海白领阶层的一个新的特征。在对物质利益不断追求的同时,一部分白领心中充满了对社会责任感的追求。据一家国际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介绍,其志愿者多为上海各大公司的经理和专业人士,这些白领以志愿者的身份,通过演讲、介绍等多种方式帮助在校学生。

      自F1大赛组委会公开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以来,共有近万名上海青年报名。报名者95%以上是26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外企白领。前不久,浦东新区又率先推出“白领地铁志愿者”。一位志愿者的话代表了广大白领人士的想法:“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零距离接触上海白领生活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浪漫新天地 灵动旧时光

      上海的新天地是一片“老年人觉得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外国人觉得很中国,中国人觉得很洋气的”神奇建筑。这里的房子属于“弄堂公馆”式建筑,老式的石库门和西洋味十足的白色廊柱气势恢弘。

        新天地一号是这片建筑中有特色的一座私人会所,到这幢3层的洋楼里来既不要会员卡也不要缴纳会费,似乎仅仅是一个纯私人性质的活动聚会场所。屋里的欧式壁炉、沙发和八仙桌、太师椅相邻而处,现代油画和老式唱机悄声诉说,海派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渲染,使人惊讶东西方文化在屋子里的每个角落都融合得完美而不落痕迹。

        被这家主人邀请,在这里出镜率极高的嘉宾,多是很熟悉的面孔。

        新天地一号不远处的“TMSK透明思考”餐厅是上海白领钟爱的一家餐厅,这里的一切都与琉璃有关,近千块色彩斑斓的方形琉璃砖拼砌出盛唐的辉煌气韵。TMSK的大门是很低调的,仅为一扇简洁的玻璃门,然而一进入餐厅,就立刻被炫目所震撼。目光所及、手足所触,琉璃无所不在。无论是大门、吧台、兰花池、隔屏、墙面、穹顶、地板、窗户、桌椅、灯具、餐具,甚至卫生洁具的制作。在这里,独巨匠心的设计和精心的制作,一次次地令光临者感到惊讶和赞叹。

        正如我想到的,“TMSK透明思考”餐厅的确是张毅与杨惠姗艺术创作的延伸,餐厅里辟出的一个小舞台是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学生表演的实习场地。上演的是中国的传统表演艺术,经常会有一些知名艺术家前来参与。

        上海的小白领们喜欢在“透明思考”的吧台上喝一杯酒、喝一杯咖啡,随意地看看琉璃进入生活空间的另一种姿态。映衬着餐厅中一种比昏暗柔和比烛光清晰的光线,我分明感到琉璃是妩媚的、柔和的、脆弱的,也是坚韧的,像不安定的灵魂在窃窃私语。

      喝在沉积岁月

      每个星期日晚上,一支老年爵士乐乐队,会在黄浦江边上的一座哥特式建筑里的英式酒吧演奏爵士乐,这个酒吧就在和平饭店里。

        美国的马歇尔、司徒雷登,法国的萧伯纳,美国的卓别林,中国的鲁迅,他们都曾经从这家饭店的黄铜旋转门外转了进来,走在吸去了所有声音的红色地毯上。

        因为岁月而泛黄了的白色大理石,即使是在最龌热的夏天,也是清爽而典雅的。饭店里的英式房间里生着壁炉,美式房间里有银烛台,西班牙式房间里放着老式的高柱子木床……如今上海的白领人士喜欢到这里喝咖啡,在老式的圈椅里坐下,还没有等到自己叫的咖啡,已经闻到了那香气。那是多少年来,多少杯热咖啡在点点滴滴的地方留下来的气息。

        这就是上海独有的气息,这样的夜晚值得我们反复回味,时空交错,如梦人生。

        吃在花园洋房

      一百多年过去了,红瓦白墙的花园洋房老旧了,门窗油漆斑驳,墙上的常青藤梳爬成一派生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里成了上海故事的不朽背景。

        东平路一号席家花园是一幢独立的西班牙式别墅,它原先是民国政府中央银行行长席德贤的寓所。经过精心的装修,无论是廊柱、门庭、高高的护壁板和大理石面子的壁炉还是枝形吊灯,都刻意复原昔日的古典主义风格。这里的几道家常菜是老上海几十年也吃不厌的:响油鳝糊、红烧狮子头、鸡鸭血汤……

        席家花园一开张,就应验了一句老话:近悦远来。张国荣来过,曾志伟来过,谭咏麟来过,谢晋的恒通公司近在咫尺,老爷子是常客;1999年初夏的某一天,一个戴墨镜的洋人破门而入,两个彪形大汉一左一右保着大驾。“那不是迈克。杰克逊吗?”有人惊呼,举座皆欢。

        走在历史雍容

      朋友建议我一定要到多伦路走一走。凭她30年来一直在上海生活的资历,我欣然接受。

        多伦路紧紧地与这条繁华的商业街连在一起。但它不喧嚣,也不局促,因为这里曾经留下过无数文化名人的足印,每棵苍郁的大树可以作证。

        550米长的多伦路是一条闹中取静的步行街,从街道尺度、环境绿化、城雕小品的安排到公共服务设施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展示文化内涵的同时,多伦路在多元化功能开发上照顾到了上海市民日益提升的生活趣味。路上的鸿德堂是一座基督教堂,每到周末仍然可以听到做弥撒的唱诗歌声。而作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飞檐翘角的建筑样式,在国内也许“仅此一家”。底楼改做“苏韵阁”,绣娘的表演应该凝神屏息地欣赏。

        多姿多彩的多伦路,即使每隔一两个月再度检阅审读,又会发现新的景观。漫步在多伦路上,我觉得好像走在中国现代史的字里行间。

        零距离感受国际时尚

      坐在满街梧桐树的衡山路,吃着哈根达斯的抹茶冰激凌,我蓦地感觉到每一处都是时尚。

        走在上海的市区,你会看到比以往更多的顶级品牌广告和他们开出的大规模的专卖店,夏奈儿、路易威登、康纳利、ESCADA、普拉达、卡迪亚、BOSS、克里斯汀。迪奥、杰尼亚、LOEWE、TODS、DCBG、WOMN、HUGO等等。HERMES爱马仕在上海恒隆广场的专卖店里,我看到不仅包括男女时装、丝巾、领带、真皮手袋和手套以及皮制配饰、皮鞋甚至餐瓷水晶银器、各种家居都一应俱全。显然是与世界同步。

        8月6日上午,我在朋友就职的报社转了转。坐落在威海路上46层的文新报业大厦的确是中国新闻办公机构的旗舰,每天出入这所建筑的同行与国际水准也应该是零距离。

        上海很多白领的办公环境都不错,缘于上海人一贯的细致和精彩。这一点从上海的出租车上就可以看得出:车上的座椅套每天都会更换,用一尘不染形容并不为过。

        位于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是上海白领人士钟爱的购书场所,汉源书店是由一位知名艺术人士创建的。像国外的书店一样,这是一家集书店、艺术品博物馆和咖啡屋于一体的书屋,胜在一份恬静优雅的氛围。

        书店有欧洲风格和中国传统风格两个空间,分别按西洋和中国风格装饰,人文气息浓厚。汉源书店定期会举办各种艺术作品展,类似欧洲文艺沙龙的风格,难怪令人无法拒绝。

        每到上海一次,就会发现一点她的新变化。然而上海不变的是她的悠闲,上海人的生活底色就是弄堂里的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而今延伸到坊、吧、塘、廊。上海不变的还有不论什么时候,他们都在呵护着旧城留下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坊。

        沧桑与时尚的亲密接触,是我此行上海的最大收获。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来源:新华社, interesting
      • #18395@1
    • 建议修罗王去上海实地考察一番,做个深入的调查,再写这样的报告。(考察重点:广大的下岗工人)
      • 上海:逾千下岗人员及青年人成功“网上创业”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4年前从铁路系统下岗时,杨女士没有想到自己的新“职业”会是一家网上店铺的店主。如今在上海,网络正日益成为吸纳就业的崭新平台,目前已有千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及青年人成为成功的“网上创业者”。

        48岁的杨女士从铁路系统下岗后,租借店面、断断续续做了3年生意,但最长的只坚持了1年,最短的还不到1个月。主要原因,就是小买卖的利润本来就不高,除去每个月店面租金和水费、电费等相关费用约5000元后,所剩无几。去年,杨女士开始尝试网上店铺经营。从初期投资100多元起步,这家经营日用百货、取名为“柔丽”的网上小店的月交易额已有数千元。现在,杨女士正计划把玩具、首饰等商品也放到网上小店出售。

        记者从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了解到,2003年申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总额达到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接近100%,网上开店、网上加盟等“网上创业”模式热潮兴起。据统计,目前仅易趣网一家,以经营网络店铺为唯一职业的直接创业者就有1500多名,而在这些网络店铺间接就业的人数超过5000人。通过互联网销售各类机电产品的“爱姆意在线”电子商务网站,1年时间就新开30多家网上加盟店,此外还有100多名“网上创业者”正在准备加盟。

        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裔勇分析,借助已有的电子商务网站资源开店,前期投入少、创业成本低,是“网上创业”最显著的优势之一。根据大致测算,与开净水店、开洗衣房等传统的创业项目相比,由于不需要租借门店或购买专门设备,“网上创业”的开业成本差不多只有前者的1/10。这对于普遍缺乏资金积累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刚刚跨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很有吸引力。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上海今后将大力扶持“网上创业”,通过网络吸纳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及青年人就业。目前在上海,失业人员参加实用性的“网上创业”培训,经鉴定合格后可以享受培训费用的全额补贴,高等院校毕业生则可享受培训费用50%的补贴。此外,国内首个“网上创业园区”不久也将亮相上海,为“网上创业者”寻找经营场所、办理工商执照提供便利。

        (新华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亭有意思。一会儿你就调查回来了?
          以个别例子来渲染整体,这是某党宣传手法的又一高招。
          • 上海 下岗职工创业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