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自由党头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就是那个耍阴谋诡计两面三刀逼迫清政府在1860年签定《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人。Michael Ignatieff竭力美化和歌颂他的曾祖父的翻云覆雨和讹诈行径。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不应当对此保持沉默。(reprin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先回顾一下历史。关于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向来不缺乏著述,以下选取了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的论述,希望有助于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和认识。

下面这一段是从网上抄来的。

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1858年5月,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同年6月,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从中大占便宜,但仍不满足于所获得的特权和利益。当英、法向中国进行更大勒索的时候,沙俄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京、津,试图利用英、法的军事侵略来讹诈中国;同时又拉拢美国,伪装中立,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取侵略利益。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皇宫。奉命谈判的奕?求和心切,卑躬屈膝地请求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要求清政府必须在与英、法谈判时事先就谈判的全部内容征求他的意见,并同意他在此前就领土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吓破了胆的奕?慌忙表示接受。在中国同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刚过几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坚持中俄谈判要对英、法保密,并向奕?提交了一份中俄条约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逼迫清政府接受俄国的苛刻条件。中方代表在谈判中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11月8日,咸丰帝下谕准许奕?签字。14日,奕?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共15条,主要内容有:1.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2.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4.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恰克图贸易,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

《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样写到:

当伊格纳捷耶夫停止了在北京的谈判,奉圣彼得堡之命与在上海的英、法、美三国的使节会合时,他希望学普提雅廷的手法行事。但这时英国人知道了瑷珲条约,并怀疑僧格林沁在大沽的胜利有俄国人起过的作用。

伊格纳捷耶夫的策略是试图说服英法联军,声称只有把清政府痛击一顿才能迫使它屈服。做到了这一步,他就要向清方毛遂自荐地充当调解人,然后以英、法的炮舰要挟中国来获得俄国所希望的各种特许权。为了这一目的,他与俄国传教士团通信,从它那里得到消息,然后把这些关于北京形势的第一手知识告诉额尔金和葛罗,以减轻他们的疑心。通过他的内线情报,伊格纳捷耶夫首先知道清帝与他的大部分宫廷官员已经逃往热河。他把这些消息告诉了额尔金和葛罗,因而深得他们的信任,以致连他们从圆明园中缴获的涉及俄国的外交文件也转给了他,这对伊格纳捷耶夫来说是一笔财富,因为四箱外交文件道出了丕亚罗幅斯奇在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以外所提的全部额外条件。英国人在让出文件时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当英法联军仍在北京城外时,伊格纳捷耶夫却进了城,住在传教士团的所在地。在这里,心急如焚的清当局立刻请他替中国进行调停。他答应调停,但条件是恭亲王应送他一份请他调停的书面请求,对他无所隐瞒,以及答应他前一年提出的一切要求。恭亲王只能照办。10月 18 日(俄历 6 日),恭亲王送给伊格纳捷耶夫一份请他调停的书面请求。

这位俄国外交家事实上很少出力帮助英法联军去获取它们的条约,也不去帮助清廷降低联军提出的要求。但就在额尔金和葛罗的鼻尖底下,伊格纳捷耶夫却从恭亲王那里索取到了他所要求的特许权,因为恭亲王相信了他的话,即额尔金和葛罗是支持俄国的要求的。当联军在11月6日撤走时,伊格纳捷耶夫甚至还威胁着要把英法军队召回。总之,伊格纳捷耶夫基本上做了普提雅廷曾经做过的事。在中国国内发生叛乱时,他凭借英法军事进攻的明显支持而参加到谈判中来,使自己充当调解人,却迫使清政府割让俄军已经大部分占领的满洲领土,不让其英、法共同谈判者知道这些要求,并且使清方代表相信联军的战舰和军队支持他的领土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恭亲王也从伊格纳捷耶夫那里取得了几点让步。伊格纳捷耶夫同意作出让步的是,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清朝臣民继续在原地生活,照常渔猎,但他们不是象瑷珲条约所规定的那样处于清政府的管辖之下。

中俄北京条约在1860年11月14日(俄历2日)签订,它给了俄国在瑷珲条约中寻求的东西,批准并扩大了天津条约,而且把从满洲至新疆的整个清帝国北部边疆向俄国的政治和商务势力开放。经一致同意,清、俄两国的特派边境大员将在1861年4月份开始划定满洲的新边界,但新疆的划界日期则有待进一步确定。该条约准许沿整个满洲的中俄边界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免税的物物交易。在喀什噶尔,初步准许俄国人进行贸易,其条件与在伊犁和塔尔巴哈台者同。俄国可以在库伦和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它们有充分的外交平等权和对俄国臣民的治外法权。清帝国在俄国也具有同样的特权。有关边境事务的通信联系可在恰克图同库伦的当局之间以及在阿穆尔区和滨海省的军事总督同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之间进行,双方通信都根据平等的原则;如遇重大事务,东西伯利亚总督可直接递文给清朝军机处或理藩院。最后,在这些有关中俄陆地共同边境的领土、外交和商务协定中,不适用中国与其他海上强国签订的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恭亲王和伊格纳捷耶夫在同一天在条约议定书上签了字,以表示清帝批准了条约和伊格纳捷耶夫对条约的承认。

清帝国丧失了最东北的广袤而宝贵的土地……


《剑桥俄罗斯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这样写到:
When in 1858 Peking suffered defeat during the Second Opium War with Britain and France, Count Nikolai Ignat'ev, a skilled diplomat who fully shared Murav'ev's enthusiastic imperialism, benefited from the Middle Kingdom's malaise to negotiate vast annexations of the latter's territory. The Treaties of Aigun and Peking, signed on 28 May(9June) 1858 and 2(14) November 1860, respectively, ceded the right bank of the Amur River and the area east of the Ussuri River, thereby expanding Russian rule southwards to the north-eastern tip of Korea.


下面这一段选自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沙俄时代沙俄人编写《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出版说明,写的义愤填膺。

1859年6月至次年5月,沙俄侵华的爪牙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大肆活动,胁迫清政府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割让给俄国,声言,如不遂所愿,中国就要冒同时对英、法、俄作战的危险。沙俄的这一讹诈未成,伊格那提耶夫便离京前往上海,参与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勾当,积极充当帮凶。英、法联军进犯津、京时,他紧随联军北上,百般挑唆怂恿,积极出谋献策,为他们提供重要军事情报,和他们共同研究攻城计划,并将俄人私自测绘的北京地图交其使用。北京被英、法联军强占后,伊格那提耶夫又急忙赶到北京,伪装成“调停者”,帮助英、法侵略者展开对清政府的逼降活动。他把沙俄标榜为清政府的“公正保护者”,同时对清政府大肆恫吓,迫使其“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使英、法侵略者得以迅速迫签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伊格那提耶夫一等英、法侵略者从北京撤走,便以沙俄“调停有功”为借口,迫不及待地向清政府勒索“斡旋”的“报酬”,并公然以武装威胁和叫回英、法侵略军相威胁,向中国提出了新的大量的领土要求。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早已被帝国主义的大炮吓破了胆,于1860年被迫签定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从此,乌苏里江以东的四十万平方公里的我国广大领土又落入了沙俄的魔爪之中。条约还强行规定了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把中国境内的湖泊河山作为划界的标志。


以上引文中的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伊格纳捷耶夫、伊格那提耶夫、Nikolai Ignat'ev,翻译略有不同,是同一个人,此人就是加拿大联邦自由党首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顺便说一下,上文中提到的《中俄瑷珲条约》是清朝官员未经批准擅自签定的,后来咸丰皇帝宣布该条约无效,并将责任人吉拉阿明枷号示众。


上面之所以大段引用有关中俄北京条约这一事件的著述,是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对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是如何耍阴谋诡计威胁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本人写有回忆录,对此事有详尽的描述。上面提到的沙俄人写的《1860年的北京条约》有中文版,对此事也描写很详细。


而这件事成为Ignatieff家族世代颇为荣耀和自豪的事情。Michael Ignatieff在他自撰的家族史《The Russian Album》中自豪的说,他最早的记忆就是,1953年,当他六岁的时候,在New York和Southampton的“玛丽皇后号”渡轮上,他的父亲很自豪的告诉他,他的曾祖父当年在和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北京条约》后,非常激动,骑着快马,越过冰山雪地,只用了六个星期就从北京回到了彼得堡,向沙皇汇报这个特大喜讯。1860年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和清政府签署北京条约时,他的曾祖父尚未婚配,Michael Ignatieff的祖父十年后才出生,而Michael Ignatieff的父亲在和他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时才14岁,1947年出生的Michael Ignatieff很自豪的说他最早的记忆就是这个。(Michael Ignatieff的原话是:“My earliest memories are not memories of myself, but of my father talking about his ancestors. I recall being on board the Queen Mary during a crossing between New York and Southampton in 1953 when I was six and hearing my father tell the story of how his grandfather Nicholas rode from Peking to Petersburg in six weeks to bring the Tsar the news of the treaty he had signed with the Chinese Emporor……”page 10.)

Michael Ignatieff还自豪地写到:“不费一兵一卒,为俄罗斯获取了相当于德国和法国合起来那么大的土地以及海参崴这一通往太平洋的港口。”(原文是:Without firing a shot, had had secured for Russia a wild terrain the size of France and Germany combined and the hinterland of Vladivostok, the new empire's port on the Pacific. page 45,以下不再加引原文,有兴趣者自行阅读Michael Ignatieff所著的《The Russian Album》,这本书曾获加拿大非小说类总督书籍奖。)

Michael Ignatieff还说:“我的祖父Paul Ignatieff是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教育大臣。Paul Ignatieff的父亲,Nicholas Ignatieff,是俄罗斯外交家,经谈判签定了目前仍然实行的俄罗斯和中国以阿穆尔河-乌苏里江为边界的边界条约。”阿穆尔河就是黑龙江,沙俄占领以后俄文称阿穆尔河。

Michael Ignatieff有着十分荣耀的家族史,大部分华人移民可能没得一比。在加拿大,我曾听说,有人自称是满清皇帝的后代,满清皇帝自咸丰起都没有后代,如真是满清皇帝的后代,已经至少是五代以上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在咸丰十年(1860年)和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时是28岁,和咸丰皇帝差不多一样的年龄。Michael Ignatieff家族至少从Michael Ignatieff的高祖开始就是沙俄的世袭伯爵。《国家邮报》不久前不无调侃的说,如果俄国没有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革命,Michael Ignatieff现在也是伯爵了。Michael Ignatieff的父亲George Ignatieff在1955年作为加拿大访苏代表团的成员访问前苏联时,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经把他父亲单独叫到一旁很真诚的说:“伯爵大人,你为什么不回到你的祖国,仍然从事外交生涯,为你的祖国服务,岂不强似在那个美国的小附属国?”Michael Igntieff的父亲离开俄罗斯时年仅4岁,大概从来就没有享受过伯爵的荣耀。Michael Igntieff的高祖父曾任比得堡总督,他的曾祖父Nikolay Pavlovich Ignatyev伯爵后来曾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内政大臣。他的祖父Paul Nicholayevich Ignatieff伯爵是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教育大臣。他的父亲George Ignatieff曾任加拿大驻南斯拉夫、北约以及联合国的大使,至今加拿大政府的网站上还有一段关于他父亲的介绍。Michael Ignatieff的祖母Natalie Nicholayevena Mesterchersky是俄罗斯世袭公主。俄国十月革命后,Michael Ignatieff的祖父于1919年7月偕全家前往英国,其在英国有一座别墅,包括80英亩的农田和170英亩的森林、一个牛奶场(page 150),后于1928年9月来到加拿大。

Michael Ignatieff在他自撰的家族史《The Russian Album》也对他的曾祖父谈判签定北京条约有很生动的描述。

Michael Ignatieff写道:“当樱桃花在五月的春风中摇曳绽放,他带着一路风尘和满脸的疲惫骑着马穿过了紫禁城的大门,伫立在两边的中国人静静的注视着他的到来。他到达时,适逢天朝帝国被西方列强抢劫。满载地面作战部队的不列颠和法兰西联合舰队正逼近上海。当他向中国皇帝提出由他出面调解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关系时,中国皇帝软禁了他。他在他的贴身仆人的协助下逃了出来,并坐上马车去了上海。在上海,他与英法舰队取得了联系,承诺俄罗斯将保持中立,然后到了停泊在黄海的俄罗斯军舰上,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军队登陆并向北京进军。当欧洲人包围了紫禁城时,他再次提出由他来做中国和欧洲人的调解人,这次他被接受了。通过调解,清王朝和皇宫免遭洗劫,欧洲人也得到了他们一直寻求的贸易让步。接着,他提出了他的成功调解应当得到的回报:割让阿穆尔河(注:即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给俄罗斯。条约签定后,他和他的哥萨克人手下于1860年11月13日乘马驰奔比得堡。由于担心沙皇可能会受西方列强的压力而撤消他的成果,他马不停蹄的越过亚洲的冰雪往回赶,竭尽全力捍卫他的条约。”

Michael Ignatieff在这里对他的曾祖父的外交手腕十分赞赏,竭尽讴歌溢美之能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暴露了他的曾祖父趁火打劫、笑里藏刀的狰狞面目。

Michael Ignatieff在这里把中国称为“天朝帝国”,不知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敬意,还是嘲讽?

Michael Ignatieff说,他的曾祖父成功调解了清政府和英法之间的问题。他在这里把他的曾祖父说的好象是一个和平卫士,很了不起。但是,《剑桥中国晚清史》却清楚的写到:“这位俄国外交家事实上很少出力帮助英法联军去获取它们的条约,也不去帮助清廷降低联军提出的要求。”Michael Ignatieff很可能是有意忽略了这一点,他的曾祖父在上海和英国人、法国人会面时达成了共识:虽然我们在中国各有目的,但是我们在对付中国上是一致的,要保持合作。在英国人和法国人攻占北京前,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亲自跑到英、法军队,向他们提供他私自绘制的北京城区图。这件事,所有的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著作中都有记载。

Michael Ignatieff说,他的曾祖父曾被清政府软禁,但是这一事件其他任何史学著作中都没有记载。其他的史学著作中一再提起的是,清朝官员很信任他的曾祖父,但是他的曾祖父却一再向清政府抱怨对他的待遇级别太低。

Michael Igntieff显然对他的曾祖父感到无上的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家族昔日的荣耀陶醉和神往。他说:“我的生命不是从我出生才开始的,而是一百多年前从我的高祖母Natasha和我的高祖父Paul开始的。”

加拿大媒体研究了《The Russian Album》发现,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个人对于沙皇实施的一些残暴的法律是难辞其咎的,一些惨无人道的法律就是他的曾祖父在任内政大臣时亲自起草的。(Ignatieff's great-grandfather, Nicholas, was personally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the most brutal laws inflicted by the Russian czars.)

人们都喜欢能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祖先,而并不在意他们的祖先是大奸大恶或者大英雄大圣人。普通人引为自豪的是他们有一个创造了历史的先人。Michael Ignatieff是一个历史学家(“I an a historian and historians are supposed to belive that they can transport themselves in time to recapture experience swept by the death of earlier generations.”, page 5),历史学家总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会讴歌和赞颂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对另一个民族的侵略和掠夺以及造成的沉重灾难,即使是他们的先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而且在2008年由英国《展望》杂志(prospect)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联合举办的全球公共知识精英排名中排名第三十四位,Michael Ignatieff不会不知道,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Michael Ignatieff更不会不知道《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诈欺、对一国代表之威胁、以威胁或使用武力对一国施行强迫等签定的条约无效。

2006年,Michael Ignatieff从美国回到加拿大竞选Etobicoke-Lakeshore选区的国会议员时,当地的乌克兰裔加拿大人强烈反对,因为Michael Ignatieff曾发表过反对乌克兰的言论。这件事情的详细经过本人不很清楚。有兴趣者可以研究一下。人们所知道的是,历史上沙俄也曾侵占乌克兰东部的大片领土。Ignatieff家族的乌克兰有一座皇宫般豪华宏大的别墅。Michael Ignatieff在书中有照片可以为证。Machael Ignatieff曾和他的父亲回到前苏联希望能翻检出祖上的荣耀,但是他们的参观Ignatieff家族在乌克兰的故居的要求被当局拒绝,当局只告诉他们,那些房子现在是一所乡村小学。Michael Ignatieff父子为此深为哀伤。他的父亲抹着眼泪离开了俄罗斯,Michael Ignatieff也哭干了眼泪。(原文是:My father wept when he left Russia, and I left dry-eyed. page 19)

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沉重的灾难。这笔帐当然不能算在他的重孙子身上,Michael Ignatieff也不应当为他的祖辈对其他民族的侵略行径负责。但是,Michael Ignatieff为他的祖上的所作所为大加讴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究竟作何感受?没有人能够容忍有人来赞美和歌颂其他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所造成的沉重灾难。

海外华人向来有支持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光荣传统。我们虽然已经成为加拿大的公民,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份却永远不会改变。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乌克兰裔加拿大人对Michael Ignatieff的伤害乌克兰的言语感到愤怒。加拿大的犹太人经常不遗余力地要求加拿大政府无条件的支持以色列国。意大利裔加拿大人对于意大利在世界杯足球赛上的胜利欢呼雀跃。几年前海地裔加拿大总督在号召加拿大人为海地地震捐款中“感动了所有加拿大人”(Michael Ignatieff语)。一个人的民族身份永远无法改变。

Michael Ignatieff也是这样。Michael Ignatieff实际上只能算半个俄罗斯人(他的母亲不是俄罗斯人),但是Michael Ignatieff自己说他的俄罗斯成分是主要的,这是他为他的先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一种表现。

中华民族是非常能够忍耐的,这或是也是西方人称中华民族是睡狮的一个原因。那么,中华民族作为睡狮何时才能觉醒呢?个人认为,现在是我们发出我们的声音的时候了。


声明:本文旨在为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尽绵薄之力。任何人可以任意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转载、传播、删改或者增减本文。请不要将本文与正在进行中的联邦选举作任何联想。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自由党头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就是那个耍阴谋诡计两面三刀逼迫清政府在1860年签定《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人。Michael Ignatieff竭力美化和歌颂他的曾祖父的翻云覆雨和讹诈行径。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不应当对此保持沉默。(reprin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先回顾一下历史。关于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向来不缺乏著述,以下选取了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的论述,希望有助于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和认识。

    下面这一段是从网上抄来的。

    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1858年5月,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同年6月,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从中大占便宜,但仍不满足于所获得的特权和利益。当英、法向中国进行更大勒索的时候,沙俄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京、津,试图利用英、法的军事侵略来讹诈中国;同时又拉拢美国,伪装中立,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取侵略利益。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皇宫。奉命谈判的奕?求和心切,卑躬屈膝地请求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要求清政府必须在与英、法谈判时事先就谈判的全部内容征求他的意见,并同意他在此前就领土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吓破了胆的奕?慌忙表示接受。在中国同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刚过几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坚持中俄谈判要对英、法保密,并向奕?提交了一份中俄条约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逼迫清政府接受俄国的苛刻条件。中方代表在谈判中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11月8日,咸丰帝下谕准许奕?签字。14日,奕?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共15条,主要内容有:1.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2.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4.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恰克图贸易,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

    《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样写到:

    当伊格纳捷耶夫停止了在北京的谈判,奉圣彼得堡之命与在上海的英、法、美三国的使节会合时,他希望学普提雅廷的手法行事。但这时英国人知道了瑷珲条约,并怀疑僧格林沁在大沽的胜利有俄国人起过的作用。

    伊格纳捷耶夫的策略是试图说服英法联军,声称只有把清政府痛击一顿才能迫使它屈服。做到了这一步,他就要向清方毛遂自荐地充当调解人,然后以英、法的炮舰要挟中国来获得俄国所希望的各种特许权。为了这一目的,他与俄国传教士团通信,从它那里得到消息,然后把这些关于北京形势的第一手知识告诉额尔金和葛罗,以减轻他们的疑心。通过他的内线情报,伊格纳捷耶夫首先知道清帝与他的大部分宫廷官员已经逃往热河。他把这些消息告诉了额尔金和葛罗,因而深得他们的信任,以致连他们从圆明园中缴获的涉及俄国的外交文件也转给了他,这对伊格纳捷耶夫来说是一笔财富,因为四箱外交文件道出了丕亚罗幅斯奇在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以外所提的全部额外条件。英国人在让出文件时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当英法联军仍在北京城外时,伊格纳捷耶夫却进了城,住在传教士团的所在地。在这里,心急如焚的清当局立刻请他替中国进行调停。他答应调停,但条件是恭亲王应送他一份请他调停的书面请求,对他无所隐瞒,以及答应他前一年提出的一切要求。恭亲王只能照办。10月 18 日(俄历 6 日),恭亲王送给伊格纳捷耶夫一份请他调停的书面请求。

    这位俄国外交家事实上很少出力帮助英法联军去获取它们的条约,也不去帮助清廷降低联军提出的要求。但就在额尔金和葛罗的鼻尖底下,伊格纳捷耶夫却从恭亲王那里索取到了他所要求的特许权,因为恭亲王相信了他的话,即额尔金和葛罗是支持俄国的要求的。当联军在11月6日撤走时,伊格纳捷耶夫甚至还威胁着要把英法军队召回。总之,伊格纳捷耶夫基本上做了普提雅廷曾经做过的事。在中国国内发生叛乱时,他凭借英法军事进攻的明显支持而参加到谈判中来,使自己充当调解人,却迫使清政府割让俄军已经大部分占领的满洲领土,不让其英、法共同谈判者知道这些要求,并且使清方代表相信联军的战舰和军队支持他的领土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恭亲王也从伊格纳捷耶夫那里取得了几点让步。伊格纳捷耶夫同意作出让步的是,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清朝臣民继续在原地生活,照常渔猎,但他们不是象瑷珲条约所规定的那样处于清政府的管辖之下。

    中俄北京条约在1860年11月14日(俄历2日)签订,它给了俄国在瑷珲条约中寻求的东西,批准并扩大了天津条约,而且把从满洲至新疆的整个清帝国北部边疆向俄国的政治和商务势力开放。经一致同意,清、俄两国的特派边境大员将在1861年4月份开始划定满洲的新边界,但新疆的划界日期则有待进一步确定。该条约准许沿整个满洲的中俄边界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免税的物物交易。在喀什噶尔,初步准许俄国人进行贸易,其条件与在伊犁和塔尔巴哈台者同。俄国可以在库伦和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它们有充分的外交平等权和对俄国臣民的治外法权。清帝国在俄国也具有同样的特权。有关边境事务的通信联系可在恰克图同库伦的当局之间以及在阿穆尔区和滨海省的军事总督同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之间进行,双方通信都根据平等的原则;如遇重大事务,东西伯利亚总督可直接递文给清朝军机处或理藩院。最后,在这些有关中俄陆地共同边境的领土、外交和商务协定中,不适用中国与其他海上强国签订的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恭亲王和伊格纳捷耶夫在同一天在条约议定书上签了字,以表示清帝批准了条约和伊格纳捷耶夫对条约的承认。

    清帝国丧失了最东北的广袤而宝贵的土地……


    《剑桥俄罗斯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这样写到:
    When in 1858 Peking suffered defeat during the Second Opium War with Britain and France, Count Nikolai Ignat'ev, a skilled diplomat who fully shared Murav'ev's enthusiastic imperialism, benefited from the Middle Kingdom's malaise to negotiate vast annexations of the latter's territory. The Treaties of Aigun and Peking, signed on 28 May(9June) 1858 and 2(14) November 1860, respectively, ceded the right bank of the Amur River and the area east of the Ussuri River, thereby expanding Russian rule southwards to the north-eastern tip of Korea.


    下面这一段选自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沙俄时代沙俄人编写《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出版说明,写的义愤填膺。

    1859年6月至次年5月,沙俄侵华的爪牙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大肆活动,胁迫清政府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割让给俄国,声言,如不遂所愿,中国就要冒同时对英、法、俄作战的危险。沙俄的这一讹诈未成,伊格那提耶夫便离京前往上海,参与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勾当,积极充当帮凶。英、法联军进犯津、京时,他紧随联军北上,百般挑唆怂恿,积极出谋献策,为他们提供重要军事情报,和他们共同研究攻城计划,并将俄人私自测绘的北京地图交其使用。北京被英、法联军强占后,伊格那提耶夫又急忙赶到北京,伪装成“调停者”,帮助英、法侵略者展开对清政府的逼降活动。他把沙俄标榜为清政府的“公正保护者”,同时对清政府大肆恫吓,迫使其“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使英、法侵略者得以迅速迫签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伊格那提耶夫一等英、法侵略者从北京撤走,便以沙俄“调停有功”为借口,迫不及待地向清政府勒索“斡旋”的“报酬”,并公然以武装威胁和叫回英、法侵略军相威胁,向中国提出了新的大量的领土要求。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早已被帝国主义的大炮吓破了胆,于1860年被迫签定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从此,乌苏里江以东的四十万平方公里的我国广大领土又落入了沙俄的魔爪之中。条约还强行规定了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把中国境内的湖泊河山作为划界的标志。


    以上引文中的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伊格纳捷耶夫、伊格那提耶夫、Nikolai Ignat'ev,翻译略有不同,是同一个人,此人就是加拿大联邦自由党首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顺便说一下,上文中提到的《中俄瑷珲条约》是清朝官员未经批准擅自签定的,后来咸丰皇帝宣布该条约无效,并将责任人吉拉阿明枷号示众。


    上面之所以大段引用有关中俄北京条约这一事件的著述,是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对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是如何耍阴谋诡计威胁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本人写有回忆录,对此事有详尽的描述。上面提到的沙俄人写的《1860年的北京条约》有中文版,对此事也描写很详细。


    而这件事成为Ignatieff家族世代颇为荣耀和自豪的事情。Michael Ignatieff在他自撰的家族史《The Russian Album》中自豪的说,他最早的记忆就是,1953年,当他六岁的时候,在New York和Southampton的“玛丽皇后号”渡轮上,他的父亲很自豪的告诉他,他的曾祖父当年在和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北京条约》后,非常激动,骑着快马,越过冰山雪地,只用了六个星期就从北京回到了彼得堡,向沙皇汇报这个特大喜讯。1860年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和清政府签署北京条约时,他的曾祖父尚未婚配,Michael Ignatieff的祖父十年后才出生,而Michael Ignatieff的父亲在和他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时才14岁,1947年出生的Michael Ignatieff很自豪的说他最早的记忆就是这个。(Michael Ignatieff的原话是:“My earliest memories are not memories of myself, but of my father talking about his ancestors. I recall being on board the Queen Mary during a crossing between New York and Southampton in 1953 when I was six and hearing my father tell the story of how his grandfather Nicholas rode from Peking to Petersburg in six weeks to bring the Tsar the news of the treaty he had signed with the Chinese Emporor……”page 10.)

    Michael Ignatieff还自豪地写到:“不费一兵一卒,为俄罗斯获取了相当于德国和法国合起来那么大的土地以及海参崴这一通往太平洋的港口。”(原文是:Without firing a shot, had had secured for Russia a wild terrain the size of France and Germany combined and the hinterland of Vladivostok, the new empire's port on the Pacific. page 45,以下不再加引原文,有兴趣者自行阅读Michael Ignatieff所著的《The Russian Album》,这本书曾获加拿大非小说类总督书籍奖。)

    Michael Ignatieff还说:“我的祖父Paul Ignatieff是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教育大臣。Paul Ignatieff的父亲,Nicholas Ignatieff,是俄罗斯外交家,经谈判签定了目前仍然实行的俄罗斯和中国以阿穆尔河-乌苏里江为边界的边界条约。”阿穆尔河就是黑龙江,沙俄占领以后俄文称阿穆尔河。

    Michael Ignatieff有着十分荣耀的家族史,大部分华人移民可能没得一比。在加拿大,我曾听说,有人自称是满清皇帝的后代,满清皇帝自咸丰起都没有后代,如真是满清皇帝的后代,已经至少是五代以上了。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在咸丰十年(1860年)和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时是28岁,和咸丰皇帝差不多一样的年龄。Michael Ignatieff家族至少从Michael Ignatieff的高祖开始就是沙俄的世袭伯爵。《国家邮报》不久前不无调侃的说,如果俄国没有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革命,Michael Ignatieff现在也是伯爵了。Michael Ignatieff的父亲George Ignatieff在1955年作为加拿大访苏代表团的成员访问前苏联时,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经把他父亲单独叫到一旁很真诚的说:“伯爵大人,你为什么不回到你的祖国,仍然从事外交生涯,为你的祖国服务,岂不强似在那个美国的小附属国?”Michael Igntieff的父亲离开俄罗斯时年仅4岁,大概从来就没有享受过伯爵的荣耀。Michael Igntieff的高祖父曾任比得堡总督,他的曾祖父Nikolay Pavlovich Ignatyev伯爵后来曾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内政大臣。他的祖父Paul Nicholayevich Ignatieff伯爵是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教育大臣。他的父亲George Ignatieff曾任加拿大驻南斯拉夫、北约以及联合国的大使,至今加拿大政府的网站上还有一段关于他父亲的介绍。Michael Ignatieff的祖母Natalie Nicholayevena Mesterchersky是俄罗斯世袭公主。俄国十月革命后,Michael Ignatieff的祖父于1919年7月偕全家前往英国,其在英国有一座别墅,包括80英亩的农田和170英亩的森林、一个牛奶场(page 150),后于1928年9月来到加拿大。

    Michael Ignatieff在他自撰的家族史《The Russian Album》也对他的曾祖父谈判签定北京条约有很生动的描述。

    Michael Ignatieff写道:“当樱桃花在五月的春风中摇曳绽放,他带着一路风尘和满脸的疲惫骑着马穿过了紫禁城的大门,伫立在两边的中国人静静的注视着他的到来。他到达时,适逢天朝帝国被西方列强抢劫。满载地面作战部队的不列颠和法兰西联合舰队正逼近上海。当他向中国皇帝提出由他出面调解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关系时,中国皇帝软禁了他。他在他的贴身仆人的协助下逃了出来,并坐上马车去了上海。在上海,他与英法舰队取得了联系,承诺俄罗斯将保持中立,然后到了停泊在黄海的俄罗斯军舰上,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军队登陆并向北京进军。当欧洲人包围了紫禁城时,他再次提出由他来做中国和欧洲人的调解人,这次他被接受了。通过调解,清王朝和皇宫免遭洗劫,欧洲人也得到了他们一直寻求的贸易让步。接着,他提出了他的成功调解应当得到的回报:割让阿穆尔河(注:即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给俄罗斯。条约签定后,他和他的哥萨克人手下于1860年11月13日乘马驰奔比得堡。由于担心沙皇可能会受西方列强的压力而撤消他的成果,他马不停蹄的越过亚洲的冰雪往回赶,竭尽全力捍卫他的条约。”

    Michael Ignatieff在这里对他的曾祖父的外交手腕十分赞赏,竭尽讴歌溢美之能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暴露了他的曾祖父趁火打劫、笑里藏刀的狰狞面目。

    Michael Ignatieff在这里把中国称为“天朝帝国”,不知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敬意,还是嘲讽?

    Michael Ignatieff说,他的曾祖父成功调解了清政府和英法之间的问题。他在这里把他的曾祖父说的好象是一个和平卫士,很了不起。但是,《剑桥中国晚清史》却清楚的写到:“这位俄国外交家事实上很少出力帮助英法联军去获取它们的条约,也不去帮助清廷降低联军提出的要求。”Michael Ignatieff很可能是有意忽略了这一点,他的曾祖父在上海和英国人、法国人会面时达成了共识:虽然我们在中国各有目的,但是我们在对付中国上是一致的,要保持合作。在英国人和法国人攻占北京前,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亲自跑到英、法军队,向他们提供他私自绘制的北京城区图。这件事,所有的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著作中都有记载。

    Michael Ignatieff说,他的曾祖父曾被清政府软禁,但是这一事件其他任何史学著作中都没有记载。其他的史学著作中一再提起的是,清朝官员很信任他的曾祖父,但是他的曾祖父却一再向清政府抱怨对他的待遇级别太低。

    Michael Igntieff显然对他的曾祖父感到无上的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家族昔日的荣耀陶醉和神往。他说:“我的生命不是从我出生才开始的,而是一百多年前从我的高祖母Natasha和我的高祖父Paul开始的。”

    加拿大媒体研究了《The Russian Album》发现,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个人对于沙皇实施的一些残暴的法律是难辞其咎的,一些惨无人道的法律就是他的曾祖父在任内政大臣时亲自起草的。(Ignatieff's great-grandfather, Nicholas, was personally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the most brutal laws inflicted by the Russian czars.)

    人们都喜欢能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祖先,而并不在意他们的祖先是大奸大恶或者大英雄大圣人。普通人引为自豪的是他们有一个创造了历史的先人。Michael Ignatieff是一个历史学家(“I an a historian and historians are supposed to belive that they can transport themselves in time to recapture experience swept by the death of earlier generations.”, page 5),历史学家总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会讴歌和赞颂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对另一个民族的侵略和掠夺以及造成的沉重灾难,即使是他们的先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而且在2008年由英国《展望》杂志(prospect)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联合举办的全球公共知识精英排名中排名第三十四位,Michael Ignatieff不会不知道,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Michael Ignatieff更不会不知道《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诈欺、对一国代表之威胁、以威胁或使用武力对一国施行强迫等签定的条约无效。

    2006年,Michael Ignatieff从美国回到加拿大竞选Etobicoke-Lakeshore选区的国会议员时,当地的乌克兰裔加拿大人强烈反对,因为Michael Ignatieff曾发表过反对乌克兰的言论。这件事情的详细经过本人不很清楚。有兴趣者可以研究一下。人们所知道的是,历史上沙俄也曾侵占乌克兰东部的大片领土。Ignatieff家族的乌克兰有一座皇宫般豪华宏大的别墅。Michael Ignatieff在书中有照片可以为证。Machael Ignatieff曾和他的父亲回到前苏联希望能翻检出祖上的荣耀,但是他们的参观Ignatieff家族在乌克兰的故居的要求被当局拒绝,当局只告诉他们,那些房子现在是一所乡村小学。Michael Ignatieff父子为此深为哀伤。他的父亲抹着眼泪离开了俄罗斯,Michael Ignatieff也哭干了眼泪。(原文是:My father wept when he left Russia, and I left dry-eyed. page 19)

    Michael Ignatieff的曾祖父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沉重的灾难。这笔帐当然不能算在他的重孙子身上,Michael Ignatieff也不应当为他的祖辈对其他民族的侵略行径负责。但是,Michael Ignatieff为他的祖上的所作所为大加讴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究竟作何感受?没有人能够容忍有人来赞美和歌颂其他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所造成的沉重灾难。

    海外华人向来有支持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光荣传统。我们虽然已经成为加拿大的公民,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份却永远不会改变。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乌克兰裔加拿大人对Michael Ignatieff的伤害乌克兰的言语感到愤怒。加拿大的犹太人经常不遗余力地要求加拿大政府无条件的支持以色列国。意大利裔加拿大人对于意大利在世界杯足球赛上的胜利欢呼雀跃。几年前海地裔加拿大总督在号召加拿大人为海地地震捐款中“感动了所有加拿大人”(Michael Ignatieff语)。一个人的民族身份永远无法改变。

    Michael Ignatieff也是这样。Michael Ignatieff实际上只能算半个俄罗斯人(他的母亲不是俄罗斯人),但是Michael Ignatieff自己说他的俄罗斯成分是主要的,这是他为他的先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一种表现。

    中华民族是非常能够忍耐的,这或是也是西方人称中华民族是睡狮的一个原因。那么,中华民族作为睡狮何时才能觉醒呢?个人认为,现在是我们发出我们的声音的时候了。


    声明:本文旨在为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尽绵薄之力。任何人可以任意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转载、传播、删改或者增减本文。请不要将本文与正在进行中的联邦选举作任何联想。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帖子太过冗长,有些人可能只读了标题。其实上次的标题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故将标题稍加改动,重发于此。
      • 凡是反G反华的,都是我们右派的朋友, 自由党候选人的曾祖父反华->->自由党是我们右派的朋友啊, 大家一定要投他一票
        • 你们这种右派真逗。
    • 原创?现在历史考证文章越来越少,能写得这么详细太不容易了。
      • 谈不上考证吧,Michael Ignatieff 自己的书中说的,然后我又查阅了其他的一些历史著作,相互佐证。
    • 怎么跟文革一样?祖宗八代都刨出来818?
      • 估计你也是只看了标题。是Michael Ignatieff自己说的。
    • ig很快就会变成过去式,不过自由党还在
    • Well written. Thanks.
    • 这成了不选自由党的最后一根稻草...